联系我们:186 6505 3298
本小节使用图14-34所示模型进行功率流分析说明。该模型是由两块薄板(PI、P2)+梁(A、B、C、D)构成的框架结构,已经设置好基本频响工况,无约束、使用自由边界条件。P2上接近C柱位置乙向施加单位力,扫频频率为1~100Hz,模态提取频率为结构150Hz,响应点为P2上的中间位置(输出振动速度)。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功率流分析,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图14-34 功率流分析模型示意图图
模型设置
图14-35 POWERFLOW输出卡片设置
Step 01 使用 HyperMesh 导入基础模型 two_shell_PowerFlow_base. fem.
Step 02 POWERFLOW 输出卡片创建及模型导出,从 HyperMesh 主界面的 Analysis-> con-trol cards-> GLOBAL_OUTPUT_REQUEST 面板,参照图 14-35创建 POWERFLOW 输出卡片,然后导出模型。截取设置后头文件的部分字段进行说明(画线部分为模型设置后增加的诊断相关字段):
Step 03提交 0iSumuct 进行计算。
1)查看基本响应,使用 HyperView和 HyperGraph 进行后处理。使用HyperGraph的2DPlot 功能导人PUNCH结果,查看响应点的Z向速度,选取感兴趣的频率点。如13Hz。图14-37左侧为基本响应曲线。
2)查看功率流结果。使用HyperVview导人,h3d结果文件、参照图 14-36 进行设置,导人功率流云图,如图14-37所示。13Hz处的功率流显示,能量主要通过C柱从P2流向P1。
图14-36 POWERFLOW后处理设置
图 14-37框架结构功率流分析结果
注:功率流反映了能量从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的传递,在这一点上它与传递路径贡献量有相似的功能,但是具体到一个系统,其能量分布受到具体结构特征的影响,所关注的响应点与系统能量没有直接的定量关系,因此功率流的分析结果与传递路径贡献量分析结果也没有直接的定量关系,但是在总量上呈正相关。
功率流的分布由振动速度和应力两个量决定,因此,当需要抑制系统所接收的能量时,可以通过路径上的应力和振动速度来控制,同时也能使应力更加均衡地分布。例如,在进行发动机悬置支架安装点附近结构优化的时候,如果发现功率流主要通过某方向向外传递,则可以通过调整结构(改变应力分布)将能量约束到发动机悬置支架附近,或导向其他方向来降低能量向车内方向的传递。
本篇内容取自HyperWorks进阶教程系列的《OptiStruct结构分析与工程应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电话:186 6505 3298 邮箱:gaolu@icae.com.cn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天河北路663号机械研究所8栋9层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