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186 6505 3298 

公众号二维码
新浪微博二维码
百家号二维码
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

OptiStruct黏胶材料建模

来源: | 作者:ALTAIR | 发布时间 :2024-06-19 | 318 次浏览: | 分享到:

黏胶材料可通过三种方式建模,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方式的注意事项。

(1)黏胶单元CFHEX及FPE结合胶材该方法为不带损伤的黏胶材料。在黏胶层只能设置一层单元。该类型黏胶单元的厚度始终为1.0,不管几何尺寸是多少。黏胶单元只能连接壳与壳、壳与实体、实体与实体。黏胶单元可以和被连接的壳、实体单元共节点,也可以不共节点。当不共节点时,可通过TE建立连接。黏胶单元需要设置材料坐标系,其中z向为厚度方向。

 

2黏胶单元CIFHEX及IFPE结合材料CHED

该方法为带损伤的黏胶材料。在黏胶层可定义多层单元。黏胶单元只能连接壳与壳、壳与实体、实体与实体。黏胶单元可以和被连接的壳、实体单元共节点,也可以不共节点。当不共节点时,可通过TE建立连接。该类型黏胶单元的厚度可从儿何尺寸识别,也可直接在PCOHE上通过THICKNESS字段设置。黏胶单元需要设置材料坐标系,其中z向为厚度方向。

 

3接触 CONTACT 结合 MCODED

该方法不需要创建黏胶单元,只需要在被连接件间建立接触,指定主、从面,在CONTACT卡片的COHE续行引用MCOHED即可

 

黏胶材料分析结果

l采用黏胶单元结合MCOHED材料分析得到的结果如图16-18所示,对齐解释如下Cohesive Damage Index损伤指数,即式(16-50)中的D值。

lCohesive Energy黏胶单元内的应变能。

lCohesive Max.Opening in History加载、卸载过程中的最大开口位移

lCohesive Opening当前开口位移。

lCohesive Stalus黏胶单元当前所处的状态,0为加载,1为卸载/再加载,2为失效Cohesive Traction单位面积恢复力,即TTT.。

当采用黏胶单元结合MCOHE材料分析时,损伤相关的结果就没有了采用接触结合MCOHED材料分析时,可得到的结果如图16-19所示。

lConlact Deformalion当前开口位移。

lContact Traction单位面积恢复力,受拉恢复力用负值表示。

 

OptiStruct黏胶材料建模 

 

黏胶材料卡片

不带损伤的黏胶材料采用 MCOHE 卡片,其定义见表16-9。

 

OptiStruct黏胶材料建模 

16-9 MCOHE卡片定义

 

其中,MODEL、COHE、CRTOD、MAXOD、EXP在16.4.1节中有详细介绍;BETA见式(16-42)中的B;VED为黏性耗散系数,在计算难收敛时,可适当调整该参数,改善收敛:SFC为受压刚度放缩因子。

带损伤的黏胶材料采用MCOHED卡片,其定义见表16-10。

 

OptiStruct黏胶材料建模 

16-10 MCOHED卡片定义

 

其中、Kx、Ky、Kz分别为*、y、”三个方向的初始刚度;SFC 为黏胶材料受压时的刚度放缩系JED为黏性系数,可政善收敛性;MXDMG为允许的最大损伤值,当损伤大于该值时,单元被DMGINIID 为DMGINI卡片ID;DMGEVOID为DMGEVO 卡片ID.网除;勤胶单元损伤萌生采用DMGINI卡片,其定义见表16-11,详细说明见16.4.2节

 

OptiStruct黏胶材料建模 

16-11 DMGINI卡片定义、表16-12 DMGEVO卡片定义、表16-13PCOHE卡片定义

 

其中,THICKNESS为黏胶单元厚度,只对MCOHED材料相关单元适用:CORDM为材料坐标z向须为黏胶单元厚度方向。

 

本篇内容取自HyperWorks进阶教程系列的《OptiStruct结构分析与工程应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软件教程
更多
建模与可视化
建模和可视化
近期发布文章
更多
设计、制造和专业解决方案
设计、制造和专业解决方案
云和HPC解决方案
云和HPC解决方案
数据分析及物联网解决方案
数据分析及物联网解决方案​
免费试用申请
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打造仿真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