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186 6505 3298 

公众号二维码
新浪微博二维码
百家号二维码
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

非线性分析(3)弹塑性材料分析结果

来源: | 作者:ALTAIR | 发布时间 :2024-06-17 | 338 次浏览: | 分享到:

等效塑性应变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这是因为塑性应变分量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例如,试件初始受拉屈服,塑性应变分量变大,等效塑性应变也变大;然后卸载,塑性应变分量保持不变,等效塑性应变也保持不变;接着反向加载,塑性应变分量减小,等效塑性应变也就随之变小了。

 

弹塑性分析中还存在另外一种塑性应变的度量,即累积塑性应变,累积塑性应变e"可表示为

非线性分析(3)弹塑性材料分析结果 

 

式中,de"为塑性应变分量的增量。

从这个表达式可以看到,首先求塑性应变增量的等效塑性应变,然后再对增量等效塑性应变求积分。塑性应变增量的等效塑性应变始终为正,因此累积塑性应变始终增加,不会减少。从上面的表达式中可以看到,等效塑性应变是基于塑性应变分量的全量,累积塑性应变是基于塑性应变分量的增量,一般来说两者的结果是不同的。

 

OptiStruct中,如果存在弹塑性材料,在设置了应变输出时,默认会输出累积塑性应变。如果想要输出塑性应变分量,需要进行图16-2所示的设置。

 

非线性分析(3)弹塑性材料分析结果 

16-2 塑性应变分量输出设置

 

OptiStruct弹塑性分析结果在HyperView中的显示如图16-3 所示,可选项如下

lElement Strains(2D&3D)(t)总应变分量。

leElement Strains(2D&3D)(Plast)(t)塑性应变分量。

 

非线性分析(3)弹塑性材料分析结果 

16-3 HyperView中弹塑性分析的相关结果

 

Plastie Strains(2D&3D)(s):累积塑性应变。

 

16.1.4弹塑性材料卡片

弹塑性材料可通过 MATS1结合MATI定义,其中,MATI定义弹性相关属性,MATS1定义塑性相关属性。MATSI定义见表16-1。

 

非线性分析(3)弹塑性材料分析结果 

16-1 MATS1卡片定义

 

由于MATS1是MATI的扩展,MATSI的MID必须与MATI相同。TID为应力应变曲线,可通过TABLES1、TABLEST、TABLEG、TABLEMD定义,其中x轴为应变,y轴为应力。需要指出的是,该应力应变曲线必须是真实应力应变曲线,而不是名义应力应变曲线日为塑性段应力应变硬化斜率,可表示为

 

非线性分析(3)弹塑性材料分析结果 

 

式中,E-为塑性段模量;E为弹性段模量。E及E的含义如图16-4所示。H间接地定义应力应变曲线。

 

TID 和H只能定义其中的一个,如果两者都定义时,TID 会覆盖H值。TYPE=PLASTIC表示MATS1定义弹塑性材料。YF为屈服准则默认为 Mises屈服准则。HR为硬化准则,HR=1/2/3 分别表示各向同性硬化、随动硬化及混合硬化。LIMIT1为初始屈服点,用户可以自定义这个点,如果不定义,0iStruct将通过TID指定的曲线,根据斜率的变化计算出初始屈服点,一般建议用户自定义初始屈服点。TYPSRN指定应力应变曲线中的应变类型,TYPSRN=0表示TID指定的曲线中横轴为全应变,TYPSRN=1表示TID指定的曲线中横轴为塑性应变。一般建议用户自己处理应力应变曲线,提取初始屈服力,输入应力对应于塑性应变的曲线。

 

本篇内容取自HyperWorks进阶教程系列的《OptiStruct结构分析与工程应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软件教程
更多
建模与可视化
建模和可视化
近期发布文章
更多
设计、制造和专业解决方案
设计、制造和专业解决方案
云和HPC解决方案
云和HPC解决方案
数据分析及物联网解决方案
数据分析及物联网解决方案​
免费试用申请
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打造仿真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