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186 6505 3298
18.4.4接触间隙
接触间隙为接触单元主从节点之间的几何间距,由主从面之间的几何位置决定。在产品设计中有时需要参数化调整接触间隙,而不是调整儿何外形,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加快产品设计。Optistruct中可通过CONTACT或PCONT卡片上的CLEARANCE来参数化设置接触间隙。
设置CLEARANCE后,接触间隙直接由该参数决定,与主从面之间的几何位置无关。CLEARANCE为正值时表示主从面之间的初始间隙。比如初始主从面之间的间隙是8,当CLEARANCE=5时,主从面之间发生五个单位的相向运动就可以产生接触。CLEARANCE为负值时,表示过盈配合,在初始时刻主从面之间产生推力,主从面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
18.4.5 接触面相对滑移
接触面的相对滑移分为小滑移和大滑移。对于小滑移,主从节点之间的相对滑移量小于一个单元的尺寸,主从面之问的搜索不需要频繁进行,计算速度较快。Optistruct中CONTACT 卡片上的TRACK=SMALL即为小滑移,在整个计算过程中,只是在第一个增量步建立接触对,在后续的计算中不再更新接触对。对于大滑移,主从面之间的相对滑移量大于一个单元的尺寸,主从面的建立需要不断更新。
TRACK=FINITE/CONSLI时都可仿真大滑移,其中,TRACK=FINITE(有限滑移)时在每个增量步中更新接触对,TRACK=CONSLI(连续滑移)时在每个选代步中更新接触对。两者比较而言,CONSLI收敛性更好,计算结果更准确,但是由于频繁搜索、更新接触对,计算效率相对要低。需要注意的是,大滑移分析必须打开几何非线性。接触分析中默认选项为小滑移,实际相对运动为大滑移,但采用小滑移计算时,会得到奇怪的结果,比如结果显示主从面已经脱离接触,但是计算结果显示还存在接触力。
18.4.6 接触厚度
在有限元分析中,薄板往往采用抽中面,用壳单元模拟,但是实际发生接触的往往是板的上下表面,此时需要考虑板的厚度。在计算中采用的方法为,通过主从面的几何位置计算初始间隙,然后减去主、从面厚度和的一半。接触厚度只适用于壳单元,实体单元没有接触厚度的概念。OptiStruct中通过 PCONT 卡片上的 GPAD来设置接触厚度,可以为接触主、从面的厚度,也可以是任意的一个厚度值。一般来说默认设置为主、从面的厚度,即GPAD=THICK。需要注意的是,接触厚度和接触间除不能同时使用。
18.4.7 接触稳定
在多零件模型中,往往有中间的个别零件完全依靠与周边零件之间的接触来约束。CAD模型经过网格离散后,存在一定的几何误差,导致零件与零件之间存在很小的几何间隙,这些几何间隙会导致结构分析中的刚体位移,最终导致非线性分析难收敛或不收敛。为了解决这类问题,OptiStruct引入了接触稳定。接触稳定的基本思想是,当接触问隙小于某个临界值d, 时,在接触单元中引入切向及法向阻尼力,法向力Fn可近似表示为
式中、K为法向接触稳定刚度;S,为刚度放缩系数;K…为参考刚度,0puStruct内置其为当前接触刚度的 10-倍;”,为接触对法向相对运动速度;/(')为与当前时间步相关的函数,可表示为
式中,”为当前 SUBCASE 的起始时间;为当前 SUBCASE的终止时间;t为当前增量步时间,SS,分别为放缩因子。同样的、切向力F1可表示为
式中,K为切向接触稳定刚度;S,为切向刚度放缩系数;,为接触对切向相对运动速度。接触稳定可通过 CNTSTB 卡片设置,以上介绍的临界间隙d.通过CNTSTB卡片上的LMTGAP字段设置,S、S,通过 S0、S1字段设置,S,通过 SCALE 设置,S通过 TFRAC 设置。
本篇内容取自HyperWorks进阶教程系列的《OptiStruct结构分析与工程应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电话:186 6505 3298 邮箱:gaolu@icae.com.cn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天河北路663号机械研究所8栋9层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