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186 6505 3298 

公众号二维码
新浪微博二维码
百家号二维码
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

低周疲劳分析-广州智造

来源: | 作者:ALTAIR | 发布时间 :2024-07-15 | 260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章详细介绍低周疲劳的分析流程,以及在OptiStruct中进行低周疲劳分析的相关设置

 

单调载荷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弹塑性材料在单调载荷作用下的真实应力应变如图23-1所示,OA阶段为弹性段,A点为屈服极限,超过A点以后材料进人塑性段,继续加载至C点,材料破坏。在进入塑性段以后,材料的应变包含两部分

E=Ee+Ep

式中,ε为全应变;s.为弹性应变;s为塑性应变,其中的弹性应变可用应力σ及模量E表示为

6.-%对于塑性应变,可采用指数形式的表达式拟合得到:

 

应变公式 

 

式中,n为硬化指数;K为强度系数。从而总应变可表示为

 

应变公式 

 

循环载荷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在循环载荷作用下,材料可表现出四种状态

1稳定响应。

2循环硬化。

3循环软化。

4取决于应变幅值,可能是循环硬化,也可能是循环软化。

 

循环硬化和循环软化现象如图23-2所示。在循环硬化过程中,应变幅值保持不变,应力幅值不断变大;在循环软化过程中,应变幅值保持不变,应力幅值不断减小。一般来说,这种循环硬化、循环软化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一般会经过不多的循环达到稳定状态。将应力、应变绘制在一张图中,在材料响应稳定后,可得到一个闭合曲线。将不同应变幅值下稳定后的闭合曲线绘制在一张图中,将峰值点用一条曲线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循环载荷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233所示这条曲线和单调拉伸的曲线形状类似,可表示为

 

曲线和单调拉伸的曲线形状类似 

 

式中,K'为循环强度系数;n'为循环应变硬化指数。

 

循环应变硬化指数 

23-2 循环硬化及循环软化

 

(内容、图片来源:CST仿真专家之路公众号,侵删)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未注明作者、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如出现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我们对页面中展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信息对您产生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软件教程
更多
建模与可视化
建模和可视化
近期发布文章
更多
设计、制造和专业解决方案
设计、制造和专业解决方案
云和HPC解决方案
云和HPC解决方案
数据分析及物联网解决方案
数据分析及物联网解决方案​
免费试用申请
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打造仿真新业态!